您现在的位置:神池月饼 > 常见问题 >

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,你了解吗?

  • 时间:2019-08-09 17:08
  • 来源:未知
  •  早在几千年前,我国人民就有了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就是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。关于中秋节的传说,有众多版本,我们今天就来简单了解一下。

     
    历史故事版
     
    据史料记载,“中秋”一次最早出现于《周礼》,唐朝初年,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,于宋朝时开始盛行,到明清的时候,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,现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     
    相传,周朝的时候只有天子才能进行祭祀日月的活动,到中秋节成为全民节日,则要追溯到唐肃宗之后了。起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百官的建议下,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“千秋节”,后改为“天长节”,意为与天同寿。唐玄宗退位后,其子唐肃宗李亨效仿他将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定为“地平节”,但两个节日相隔时间不到一个月,都举办的话,实在是劳民伤财,而古人祭月的传统是在八月十五的中秋节,因此,便商量将“中秋节”改为“天长节”,把两个皇帝的生日在这一天一起过,于是,八月十五成为了一个上下层都喜爱和认可的节日。直到北宋建立,作为唐朝皇帝生日的“天长节”自然是不能过了,但百姓已经习惯在这一天赏月过节,因此,宋朝正式将“天长节”改为“中秋节”,至此,“中秋节”才算真正被认可,传承至今。
     
    神话故事版
     
    1.嫦娥奔月
     
   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,天上突然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,大地干涸,庄稼枯死,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,这时候,出现了一个叫大羿的青年,力大无穷的青年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。他拉开神弓连续射下多余的九个太阳。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,不得有误。后来很多人仰慕大羿的技艺,拜他为师。据说,大羿为民除害,西王母感念他的功德,曾赐给他一粒不死药,但大羿不舍其妻嫦娥,并未食用,将药交给了嫦娥保管。大羿门下弟子蓬蒙惦记仙药,趁大羿外出之际,逼迫嫦娥交出,嫦娥无奈之下将药吞了下去,随即飞升而去。由于嫦娥挂念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大羿知道此事后,便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爱吃的东西,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,以慰相思。后百姓也效仿这一行为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就此传开。
     
    2.玉兔捣药
     
    相传有一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居住在月亮之上,被人称为"玉兔"。玉兔拿着玉杵,跪地捣药,所制药丸有长生成仙的功效。久而久之,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。古时候,文人写诗作词,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,在道教掌故中,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,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。
     
    3.吴刚伐桂
     
    《山海经》中有云:炎帝之孙伯陵,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,缘妇孕三年,是生鼓、延、殳。始为侯,鼓、延是始为钟,为乐风。有人认为这里的吴权即是吴刚。炎帝的孙子伯陵,趁吴刚离家学道的三年,和吴刚的妻子私通,并生下了三个孩子,吴刚一怒之下杀死了伯陵,因此惹怒了太阳神炎帝,炎帝将吴刚发配到月亮,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—月桂。月桂高达五百丈,随砍即合,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就是炎帝对他的惩罚。吴刚的妻子对此感到十分愧疚,遂让她的三个儿子,一个变成“蟾蜍”,一个变成“兔子”,一个变成“蛇”,留在月亮上,陪伴吴刚,并助他伐树。
     
    中秋节时,月明星稀,民间除了要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祝福团圆,准备各种时令鲜果干果等活动,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看了这么多故事,不想买块月饼来尝尝吗?
     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神池福祥月饼加工厂版权所有

    太原办事处:0351-8830883

    神池月饼
    联系电话

    15343434141

    神池月饼
    神池月饼网
    神池月饼网